>>更多照片 
  中秋又叫仲秋、月夕,与春节、端午节、清明并称为 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最核心的 要素,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,以及流传几千年的 祭月之风。中秋节本质上是“华夏祭月之节”,祭祀文化 含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,更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。 “中秋”一词早已有之,《周礼》中即有“中秋献良裘” “中秋夜迎寒”的记载,但那时的“中秋”只是单纯的月 令时间,并无节日之意。中秋成为节日,是唐宋以后的事, 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。从北宋末开始,中秋 的节义有了更不一般的内涵。破碎了山河,破碎了汴京的 明月,中秋的圆月弥足珍贵。自此,中秋的团圆性质和地 位在南宋得以确定,流传至今。
>> 详细内容
中秋传说
   对于故事的主人公“嫦娥”,历史典籍亦多论述。“嫦娥”,亦作“姮娥”,即《山海经•大荒西经》所记“生月十二”之常羲。姮娥古音读羲为娥,逐渐演变为奔月之常娥。《文选》注两引《归藏》,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。知常娥神话古有流传,非始于《准南子》。又《准南鸿烈集解》引庄达吉云:“姮娥,诸本皆作恒,唯《意林》作姮...
中秋习俗
   中秋节又称月节、追月节、拜月节、玩月 节。“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” 赏月,是中秋的一大习俗。唐人《玩月诗》序 言中说,冬天寒冷,不宜于户外赏月,夏季, 天空常有浮云,月亮的光辉被遮住,只有秋高 气爽的中秋,才具备赏月的条件。从唐代中叶 开始,中秋赏月之风日盛,成为时尚。在明代, 家家设月光菩萨神位,供圆形...
中秋节物
   北方民间盛行一种卖兔儿爷的风俗。佛
经里有一个故事,说神仙分别向狐狸、猴子、
兔子求食,狐狸和猴子都给了食物,唯独兔
子一贫如洗,它说:“你就吃我的肉吧。”
然后纵身跳入烈火之中。神仙很感动,就把兔
子送到月宫。这一神话故事在华北地区流传
很广。明清的典籍里就有“兔儿爷”的记载,
述说人们在中秋节用泥塑成兔形,衣冠...
文化遗产
   它起源于厦门,盛行于漳州的龙海、泉州的安海和金门县等地。每逢中秋佳节,该地区的家家户户或亲朋 好友、社团会馆等都会自发举行“中秋博饼”活动,即通过掷六个骰子的游戏方式,博取状元、榜眼、探花...
《月下独酌》 唐 李白
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
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
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
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
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
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

满月飞明镜,归心折大刀。
转蓬行地远,攀桂仰天高。
水路疑霜雪,林栖见羽毛。
此时瞻白兔,直欲数秋毫。

《关山月》(唐) 李白
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
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
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。
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。
戍客望边邑,思归多苦颜。
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

《月夜忆舍弟》杜甫
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
 

 

>> 更多

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© 2006